N件事清单
2009年9月
我敢打赌,《大都会》杂志(《Cosmopolitan》一本女性时尚杂志)当前这期的封面上肯定有一篇标题以数字开头的文章。“关于性他不会告诉你的7件事”之类的。某些流行杂志几乎每一期都会在封面打出这种文章标题。这绝不是偶然,编辑们一定知道这种形式能吸引读者。
为什么读者那么喜欢“N件事清单”呢?主要原因是它比普通文章更容易阅读。[1] 从结构上看,“N件事清单”是散文的一种退化形式。散文可以随作者意愿自由展开。而在“N件事清单”中,作者自我约束,把表达限制在一组大致同等重要的要点上,并明确告诉读者这些要点是什么。
阅读一篇文章的一部分工作,就是理解其结构,大致弄清楚我们在高中时称为“大纲”的东西。当然这并非显性过程,但真正理解一篇文章的人,脑子里通常会留下对应的大纲印象。而在“N件事清单”中,这部分工作已经替你完成。它的结构就像外骨骼一样清晰。
这种结构不仅清晰,而且一定是最简单的类型:几个主要要点,几乎没有或完全没有从属关系,也没有它们之间的特别联系。
正因为要点之间互不相连,“N件事清单”是随机访问的。没有需要贯穿始终的推理脉络,你可以随意顺序阅读。而且由于各点彼此独立,它们就像不沉之船里的水密舱。如果你觉得某一条无聊、没看懂,或不同意,也不用放弃整篇文章。你只需跳过这一条,直接看下一条。“N件事清单”是并行的,因此也具有容错性。
有时这种格式正好是作者所需要的。显而易见,当你要表达的内容本身就是“N件事”时,就该用这种形式。我曾写过一篇关于扼杀创业公司的错误的文章,有些人因此笑话我,说我的文章标题居然以数字开头。但那一次我确实是在努力编制一份完整的、由若干独立要点构成的清单。事实上,我试图回答的问题之一就是:到底有多少条?
除此之外,还有一些不那么正当的理由使用这种形式。比如,当我临近截止日期时会用它。如果要做一个演讲,而几天前还没开始准备,我有时会求稳,把演讲做成“N件事清单”。
这种形式对作者和读者一样更容易。当你写真正的散文时,总可能会写到死胡同。散文是一列思绪的列车,而有些思路会就此中断。当你必须在几天后演讲时,这种可能性很可怕。万一没想法了怎么办?“N件事清单”的分隔结构,就像它保护读者一样,也能保护作者免于因自己愚笨而搞砸。如果某一条写不下去了,也没关系:删掉整条也不会毁掉整篇文章。文章依然成立。
写一份“N件事清单”是如此轻松。你在前5分钟就能想出一半的要点。于是,结构就有了,你只需把它们填充完整。随着新要点出现,只要往后面加就行。也许你会删掉、调整或合并一些,但在每个阶段,你手里始终有一份可用(尽管一开始分辨率较低)的“N件事清单”。这就像某种编程方式:先迅速写出一个1.0版本,然后逐步修改,但每个阶段代码都能运行;或者像某种绘画方式:先在一小时内画出完整但模糊的草图,再花一周逐步提高清晰度。
因为“N件事清单”对作者也更容易,所以读者偏爱它时,并不总是一个坏信号。这未必说明读者懒惰,也可能意味着他们对作者缺乏信心。从这个角度看,“N件事清单”是散文形式中的“芝士汉堡”。当你怀疑餐馆水平不佳时,点芝士汉堡是最保险的选择。即使厨师不行,也能做出差不多的芝士汉堡。而且芝士汉堡有严格的规范:不会出现奇怪的艺术尝试。“N件事清单”同样限制了糟糕作者可能造成的损害。你知道它必然围绕标题展开,而且格式本身防止作者天马行空。
正因为它是最容易的散文形式,所以非常适合初学写作者。事实上,大多数初学者就是从这种形式开始学的。经典的“五段式作文”其实就是“N件事清单”,其中n=3。但写作文的学生们并没有意识到,他们用的其实是和《大都会》杂志里文章相同的结构。他们不能写数字,必须用无意义的过渡词(“此外……”)填补空隙,并在开头和结尾加上引言和结论段落,让它表面上看起来像真正的散文。[2]
从“五段式作文”入门似乎没问题。它是最简单的形式。但既然如此,为什么不直说呢?让学生们像职业作者一样写“N件事清单”,堂堂正正地用数字,不要过渡词,也不要所谓“结论”。
只有一种情况,“N件事清单”是不诚实的:当你为了吸引注意力而虚假声称这份清单是穷尽的。比如,你写了一篇《成功的7个秘密》。这种标题和推理小说一样,是一种反射性的挑战。读者至少要点进去看看,这7个是不是自己心中的那7个?你是不是遗漏了某个成功的秘诀?最好确认一下。
如果你真心相信你写的是一份穷尽的清单,那么在数字前加“The”没问题。但证据表明,大多数这种标题都是“钓鱼点击”。
“N件事清单”最大的弱点在于,它几乎没有产生新思想的空间。真正的散文写作的核心价值,在于你在写作过程中产生的新想法。真正的散文,正如其名,是动态的:你在开始时并不知道要写什么,最后的内容是你在写作过程中发现的。
这种情况在“N件事清单”中几乎不可能发生。你一开始就定下标题,文章也必须围绕它展开。写作过程中产生的新想法,无法超出你最初划分好的“水密舱”。而且你的大脑似乎也知道这一点:既然没有空间容纳新思想,它们也就不会冒出来。
另一种好处是:如果我们告诉初学者“五段式作文”其实就是“N件事清单”,我们就能提醒他们它的局限。它只允许你在小尺度上体验散文写作的核心特征——在一两句话的思维层面。而“五段式作文”尤为危险之处在于,它把“N件事清单”伪装成一种更复杂的散文形式。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用的是这种形式,就不会意识到需要跳出它。
注释
[1] 这类文章在Delicious上也出奇地受欢迎,但我认为这是因为delicious/popular的机制是书签驱动,而不是因为Delicious用户愚蠢。Delicious用户本质上是收藏家,而一份“N件事清单”本身就是一个集合,因此特别适合被收藏。
[2] 学校数学教材里的大多数“应用题”同样具有误导性。它们表面上看似把数学应用到现实问题上,其实不是。这样一来,它们反而强化了人们对数学的印象:数学不过是一堆复杂但无用的记忆材料。
英文版:paulgraham.com/nthings.html|中文版:HiJiangChuan.com/paulgraham/120-The-List-of-N-Things
更新记录:
- 2025-09-23 HiJiangChuan 初稿翻译,术语待验证;
- 2025-09-23 重新梳理,修正专业词汇的使用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