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要在经济不景气时创业
想创业吗?来申请 Y Combinator 的投资。
2008年10月
经济形势显然如此严峻,以至于一些专家担心,我们可能将迎来像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那样糟糕的一段时期。
微软和苹果就是那时候成立的。
正如这些例子所暗示的,衰退期可能并不是创业的坏时机。当然,我也不是说这就是个特别好的时机。事实更无聊:无论经济处于何种状态,其实都没有那么重要。
从资助了这么多创业公司中我们学到的一点是:成败取决于创始人的素质。经济确实有一些影响,但作为成功预测因素,它与创始人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
这意味着,关键在于你是谁,而不是你何时开始。如果你是那种合适的人,即便在经济不景气时你也能成功。如果你不是,良好的经济也救不了你。那些因为经济不好而想“现在最好别创业”的人,犯的错误和泡沫时期那些“只要创业我就能发财”的人如出一辙。
所以如果你想提高成功几率,你应该更多考虑能拉谁做联合创始人,而不是经济状态。如果你担心公司生存威胁,不要去新闻里找答案,去照照镜子。
但是对某一支特定的创始团队来说,是否等待经济好转再行动更明智?如果你是要开餐馆,也许是的;但如果你做的是科技,就不必了。科技的进展基本独立于股市。所以对任何一个具体的想法而言,在坏经济下立即行动的回报要比等待更高。微软的第一个产品是Altair的Basic解释器,那正是1975年世界所需要的。但如果盖茨和艾伦选择再等几年,就太晚了。
当然,你现在的想法不会是你最后一个想法。新的点子总会有。但如果你有一个明确的想法想去实现,那就立即去做。
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无视经济。客户和投资人都会感到拮据。客户感到拮据不一定是坏事:你甚至可以从中获益,比如去做能省钱的产品。创业公司往往能让东西更便宜,因此在这方面,比起大公司,它们在衰退中更有生存优势。
投资人才是更大的问题。创业公司通常需要一定的外部资金,而在坏时期,投资人往往不愿投资。他们其实不该这样。人人都知道应该在低谷买入,在高峰卖出。但股市的反直觉之处就在于,好时光的定义就是人人都觉得该买的时候。要正确就得逆势,而按定义只有少数投资人能做到。
所以就像1999年投资人争相往烂创业公司里砸钱一样,2009年投资人可能会对即便是好公司也犹豫不决。
你必须去适应。但这没什么新鲜:创业公司始终要适应投资人的反复无常。随便问一位任何时期的创始人“投资人是不是很善变”,看看他们的表情。去年你得准备解释你的公司有多“病毒式传播”;明年你得解释它是如何“抗衰退”的。
(这两点本身都是好事。投资人的错误不在于标准本身,而在于他们总是盯住某一个标准而忽略其他。)
幸运的是,让创业公司具备抗衰退性的方式,正是你本来就该做的:尽量降低运营成本。多年来我一直告诉创始人,通往成功的最稳妥之路就是成为企业世界里的“小强”。创业公司死亡的直接原因始终是钱烧光了。所以公司运营成本越低,就越难被干掉。幸运的是,现在创业成本已经非常低。而衰退如果有什么作用,只会让它更低。
如果真的是“核冬天”,当一只小强甚至可能比保住工作更安全。客户可能因为负担不起而逐个流失,但你不会一下子失去所有;市场可不会“裁员”。
如果你辞职去创业,结果失败了,找不到新工作怎么办?如果你做的是销售或市场,那在坏经济里确实可能几个月都找不到新工作。但黑客的流动性要高得多。优秀的黑客总能找到某种工作。可能不是梦想中的岗位,但你不会饿死。
坏时机的另一个优势是竞争更少。科技列车是按固定间隔发车的。如果别人都蜷缩在角落里,你可能会独享一节车厢。
你也是投资人。作为创始人,你用工作在买股票:拉里和谢尔盖之所以如此富有,并不只是因为他们做的工作值几百亿美元,而是因为他们是谷歌的第一批投资人。而像任何投资人一样,你应该在低谷买入。
当我几段前说到投资人在坏市场里不愿投钱,即便理性上这正是他们最该投的时候时,你是否点头附和“真蠢”?那么,创始人也没好到哪里去。坏时机一到,黑客就去读研。毫无疑问这次也会如此。事实上,让上一段话成立的原因就是大多数读者不会相信它——至少不会付诸行动。
所以,也许衰退期的确是个好时候创业。很难说,竞争减少这样的优势是否能抵消投资人退缩这样的劣势。但无论如何这并不重要。关键还是人。对一群特定的人在做某一项特定的技术来说,最佳的行动时机永远是现在。
英文版:paulgraham.com/badeconomy.html|中文版:HiJiangChuan.com/paulgraham/099-Why-to-Start-a-Startup-in-a-Bad-Economy
更新记录:
- 2025-09-01 HiJiangChuan 初稿翻译,术语待验证;
- 2025-09-01 重新梳理,修正专业词汇的使用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