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创办谷歌
2024年3月
(本文是我为14-15岁青少年准备的演讲内容,探讨如何为未来创业做准备。许多学校认为应该向学生传授创业知识,以下是我的建议。)
你们多数人可能认为步入社会后终将需要找工作。事实并非如此,今天我要分享一个永远不必打工的秘诀。
这个秘诀就是创建自己的公司。这并非逃避工作的捷径——创业比普通工作更辛苦,但能避免诸多职场烦恼,比如听命于上司。
为自己奋斗比替他人打工更激动人心,且可能获得巨额财富。事实上,这是真正致富的标准路径。查看富豪榜单,几乎所有人都是通过创业实现。
创业涵盖从理发店到科技巨头的各种形态。本文将聚焦光谱的极端——教你如何创建谷歌级别的公司。
这类年轻公司被称为初创企业。我与妻子Jessica创立的Y Combinator就是初创企业孵化器。自2005年以来,我们已资助超过4000家初创公司,深谙创业所需要素。
当我说"教你创办谷歌"时,你或许觉得是天方夜谭。但谷歌创始人拉里·佩奇和谢尔盖·布林起步时同样迷茫。若告知他们即将创建市值万亿美元的公司,他们定会惊愕不已。
创业初期只能确信项目值得追求,无法预知会成为巨头还是失败告终。所谓"创建谷歌",是指打造具有同等潜力的企业——正如谷歌初创时的可能性。[1]
如何从现状迈向成功创业?需要三个要素:掌握核心技术、拥有产品创意、找到联合创始人。
技术精进之道:选择并精通某项技术的最佳方式是什么?答案相同:开展个人项目。无需猜测基因编辑、大语言模型或火箭技术哪个更具前景(无人能预知),只需追随兴趣所在。兴趣驱动下的学习效率远超功利性选择。
若不确定技术方向,建议学习编程。过去30年半数初创企业源于此,未来10年趋势不改。
正在学习计算机课程的读者可能认为已掌握要领,但事实远非如此。课堂学习不足以真正掌握编程——顶尖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生也可能编码能力欠佳,这正是科技公司招聘必考编码测试的原因。
真正掌握编程需通过个人项目实践。例如开发游戏时遇到难题,解决问题的过程比课堂学习高效得多。
当然,编程并非唯一选择。广义的"技术"涵盖所有制造/建造领域——焊接、服装设计、视频制作皆可。关键在于创造而非消费:是开发游戏还是仅仅玩游戏?此乃分水岭。
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少年时研习书法(中世纪手稿中的优美字体),当时无人(包括他自己)认为这对职业生涯有帮助。但正是这段经历,使他在个人电脑字体革命中占据优势——Macintosh凭借卓越字体设计碾压同行。
项目不必严肃:只要令你兴奋,再"幼稚"的项目都值得投入。约90%程序员起步于游戏开发,因为这是他们与朋友的共同爱好。这正是15岁少年该做的事——为兴趣而创造。
多元探索:乔布斯不仅学习书法,还钻研电子技术(后者价值更大)。关键在持续探索不同领域(是否发现共同模式?)
至此完成第一要素:通过项目实践掌握技术。如同小提琴或足球,编程也需要持续练习。若22岁创业,从现在开始编码,7年练习足以精通任何技术。
创意涌现:假设22岁已成技术专家,如何获取创业点子?看似困难实则简单——技术精进后,世界各处缺失的"虚线轮廓"将清晰可见。既能发现技术本身的不足,也能洞察可用技术解决的现实问题,每个缺口都是潜在创业机会。
我家附近商店常年挂着"门难关"告示。店员视之为神秘自然现象,但木匠只需刨平凸起部分即可解决。精通编程后,软件世界的"卡门"问题同样显而易见。
真实案例:20世纪美国大学印制含学生照片的纸质通讯录(称为facebook)。2002年扎克伯格入读哈佛时,校方仍未推出在线版本(各宿舍有独立系统)。多数学生不觉异常,但作为程序员的马克洞察问题,连夜开发全校通用平台——Facebook由此诞生(当然当时还不是公司)。
苹果与谷歌同样源于个人项目。沃兹尼亚克最初只想自制电脑,乔布斯提议销售设计图(苹果由此起步);佩奇与布林最初只为改进搜索算法(当时搜索引擎不排序结果)。这些案例揭示:伟大公司往往始于兴趣驱动的项目,而非刻意创业。
年轻创业者准则:为自身与朋友需求打造产品。常见错误是为虚幻用户群开发产品。若你能创造朋友真正依赖的工具(非出于友情支持),就掌握了优质创业种籽。盈利模式或许不明,但定有出路。[2]
第三要素:联合创始人:理想初创团队2-3人。如何寻找?答案仍是项目合作。通过共同项目考察对方能力与默契度。
学业重要性:即便死记硬背的课程也需努力,因为名校聚集最优质联合创始人与员工。谷歌创始团队源自斯坦福精英,这是关键优势。
数据证明:顶尖初创企业多出自顶尖学府。非因名校光环或教学质量,而是录取难度筛选出聪明坚韧的群体——这正是创业者核心特质。[3]
当然,大学非唯一来源(Twitch创始人7岁相识,Stripe创始人是亲兄弟),但仍是主要渠道。最佳创意往往诞生于未来联合创始人的合作项目。
行动清单:
- 通过项目实践掌握技术
- 争取进入顶尖学府(汇聚人才与创意)
仅此二者:创造事物与学业精进。
注释
[1] 此句修辞技巧在于"谷歌"指代不同概念。实际含义是:打造具有与谷歌初创时同等成长潜力的公司。原句更简洁有力。
[2] 为朋友创造产品非唯一创意来源,但对缺乏市场认知的年轻创业者而言,这是最佳途径——自身需求预示未来趋势。
[3] 在本科录取不公的美国尤为明显。荒谬的入学标准反而筛选出坚韧与应变力——创业者核心素质。
感谢Jared Friedman、Carolynn Levy、Jessica Livingston、Harj Taggar和Garry Tan审阅本文。
英文版:paulgraham.com/google.html|中文版:HiJiangChuan.com/paulgraham/221-how-to-start-google
更新记录:
- 2025-05-08 HiJiangChuan 初稿翻译,术语待验证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