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eatured image of post 为什么要搬到创业中心

为什么要搬到创业中心

城市让创业者变得更好

📚 返回 Paul Graham 文章目录

为什么要搬到创业中心

2007年10月

在我上一次的演讲之后,主办方的一位组织者上台做了一个即兴的反驳。这是第一次发生这种事。我只听了他开头的几句话,但已经足够知道是什么让我惹恼了他:我说创业公司如果搬到硅谷,会做得更好。

那场会议在伦敦举行,观众大多来自英国。所以当我说创业公司应该搬去硅谷时,听起来就像是一句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话:一个傲慢的美国人告诉他们,如果你们想把事情做好,就都搬去美国吧。

其实,我没有看上去那么“美国”。我没提,但我生在英国。就像犹太人有“讲犹太笑话”的豁免权一样,我觉得自己在英国观众面前也没必要过分客气。

说创业公司搬到硅谷会更好的观点,其实一点都不“民族主义”[1]。我对美国的创业者也是这么说的。Y Combinator 每半年轮流在东西海岸举行一轮融资。每隔一个周期就在波士顿。即使波士顿是美国(乃至世界)第二大的创业中心,我们依然告诉那一轮的创业公司:如果能搬去硅谷,那是最好的选择。如果这对波士顿都成立,那么对其他城市就更不用说了。

这讨论的不是国家,而是城市。

而且我认为我能证明我是对的。你很容易把反对的论点推到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荒谬的程度。很少有人会声称“创业公司在哪都一样”——比如说,一个在小型农业镇运作的创业公司,如果搬到创业中心不会有任何好处。大多数人都能明白,待在一个有创业基础设施、积累了创业经验、且周围有人也在做同样事的地方,是有帮助的。可问题是:任何用来论证“伦敦创业公司没必要搬去硅谷”的理由,同样也可以用来证明“小镇的创业公司没必要搬去伦敦”。

城市之间的差别只是程度问题。而如果——几乎所有业内人都同意——创业公司在硅谷比在波士顿更容易成功,那么也就意味着它们在硅谷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容易成功。

我明白这听起来我好像有私心,因为搬到美国的创业公司可能会通过 Y Combinator。但我们资助过的美国创业公司可以作证——我对他们也是这么说的。

当然,我并不是说所有创业公司都必须去硅谷才能成功。我只是说,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,一个地方越是“创业中心”,创业公司在那里的表现就越好。但有些情况确实会抵消这种地理优势。我不是说,有家庭的创始人就该连根拔起搬到地球的另一边——那可能会造成太大的分心。

移民问题可能是另一个让人留下的理由。处理移民手续就像融资:不知为何,它会吞噬你全部的注意力。创业公司承受不起太多这种消耗。我们资助过一家加拿大的创业公司,他们花了大约六个月试图搬到美国。最后他们放弃了,因为无法承担那样长时间的“停工”。

(如果其他国家真想建立一个能与硅谷抗衡的创业中心,最有效的做法也许就是为创业者设立一种特殊签证。美国的移民政策是硅谷最大的软肋之一。)

如果你的创业项目与某个特定产业紧密相关,你可能更适合待在那个产业的中心。比如与娱乐业有关的创业公司,也许更应该待在纽约或洛杉矶。

最后,如果有一个优秀的投资人明确表示“只要你留在原地我就投资”,那你或许该留下。融资很难。一般来说,不该放弃一个确定的投资机会,只为了搬家[2]。

事实上,投资者的质量可能是创业中心最大的优势。硅谷的投资人比波士顿的明显更“激进”。我多次看到我们资助的创业公司被西海岸投资人“抢走”,而那些原本更早接触他们的波士顿投资人动作太慢。那年波士顿 Demo Day 上,我提醒观众:这种事每年都会发生,如果你看到喜欢的创业公司,就赶紧出手。结果不到一个月,又发生了:一位西海岸 VC 只在一周前才认识创始人,却抢先于认识他多年的波士顿 VC 成功签约。等波士顿那位反应过来,交易早就成了。

波士顿的投资人自己也承认他们更保守。有些人还喜欢把这归因于波士顿的“新英格兰式谨慎性格”。但奥卡姆剃刀告诉我们,真相恐怕没那么体面。波士顿的投资人之所以更保守,可能正如芝加哥的投资人比波士顿的更保守一样:他们对创业公司理解得不够深。

西海岸的投资人并非因为鲁莽或阳光使人乐观才更大胆,而是因为他们真的懂行。他们是敢滑“黑钻雪道”的滑雪者。**大胆,是风险投资的本质。**想获得大回报,靠的不是尽量避免亏损,而是确保自己能拿到少数“大爆款”的一份。而那些“大爆款”往往在早期看起来是高风险的。

比如 Facebook。Facebook 起家于波士顿。波士顿的 VC 拿到了第一手机会。但他们拒绝了,于是 Facebook 搬到硅谷去融资。那位拒绝他们的合伙人现在说,“这可能是个错误”。

从经验上看,大胆者赢。如果说西海岸投资人的激进行为终将反噬自己,那么这报应也来得太慢了。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,硅谷就一直在超越波士顿。如果真有报应可言,互联网泡沫破灭那次早该出现。但事实是,从那之后,西海岸只越拉越开。

西海岸投资人对自己的判断足够自信,敢于迅速行动;而东海岸投资人则缺乏这种信心。可任何认为东海岸的保守是出于“谨慎”的人,都该看看当他们眼睁睁失去一个项目时的慌乱反应。

除了专业带来的集中效应,创业中心还具备“市场”的属性。而市场往往是集中化的。即便如今交易员理论上可以身处任何地方,他们仍聚集在少数几座城市。很难确切说清面对面的交流究竟带来了什么,但不管那是什么,技术还没法替代。

在合适的时间走过帕洛阿尔托的 University Ave,你可能会听到五个人同时在打电话谈融资。事实上,这也是 Y Combinator 一半时间在波士顿的原因:我们受不了一年到头都在那种氛围中。但虽然被一群只谈创业的人包围有时挺烦人,如果你自己也在创业,那这就是该待的地方。

最近我和谷歌一位做搜索的朋友聊天。他认识很多雅虎的人,所以能很好地比较两家公司。我问他为什么谷歌在搜索上更强。他说,并不是谷歌做了什么特别的事,而是他们对“搜索”的理解深得多。

这正是创业公司为何在硅谷这样的创业中心茁壮成长的原因。创业是一门极度专业化的手艺,就像切割钻石。而在创业中心,他们懂这门手艺。


注释

[1] “民族主义的想法”恰恰相反:认为创业公司应该留在某座城市,只因为它属于某个国家。如果你真有“世界一体”的视角,那么从伦敦搬到硅谷和从芝加哥搬到硅谷没有任何区别。

[2] 如果某个投资人“看起来”想投你,那就当作没这回事。说“未来会投你”是投资人拒绝的一种礼貌方式。

感谢 Sam Altman、Jessica Livingston、Harjeet Taggar 与 Kulveer Taggar 阅读初稿。

在 Hacker News 上评论这篇文章

英文版:paulgraham.com/startuphubs.html|中文版:HiJiangChuan.com/paulgraham/085-Why-to-Move-to-a-Startup-Hub

📚 返回 Paul Graham 文章目录

更新记录: